
打工渡假working holiday,我一共去了兩次:澳洲和加拿大,很多人因為打工渡假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有一部分人選擇留在當地、而另一部分人則是體驗完就回台灣,我就是回台灣的那一半哈!
直到現在,跟在當時認識的朋友和好姊妹聊起,講到那一段回憶都會瞬間回到從前,很多事情一輩子只能體驗一次,打工度假對我來說就是蠻值得體驗的那人生那一次,當然我足夠幸運,體驗了兩次。
1、為甚麼選擇打工度假?

首次的打工渡假:跟風去了澳洲
去澳洲打工渡假的那一年(2008年),資訊不像現在那麼發達,會知道這個訊息也是在學校的公布欄上發現的,那時剛畢業完全沒有方向,偶然間跟朋友看到打工度假的宣傳,想著不然就先去國外看看吧,看能不能發現自己有甚麼特殊的專長、或想從事的方向,去世界看一看說不定會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踏上澳洲的時候,帶了十萬元台幣、然後不知道要幹嘛?未來該何去何從?於是就這樣跌跌撞撞平安過了一年,最窮的時候全身上下只剩下10元澳幣、睡過機場、睡過火車站、買過車也把車送給朋友,許多人生的"第一次"都是在那澳洲那時候完成的,也是第一次知道"錢"真的很重要。

第二次的打工渡假:為了留學夢到了加拿大
從澳打回來後過了七年再次動了想要打工度假的念頭,那時29歲,應該是很多人都在拚事業的年紀吧?但當時的我其實對未來很茫然、一樣沒有目標,每天真的就是上班下班,繼續接著躺在家裡耍廢,再一次耍廢的划手機中無意間看到了加拿大打工度假的資訊,莫名的一個念頭出現,就動了想去當地打工賺學費然後留下來念書的想法,畢竟當時想著加拿大每年打工度假名額很少(1000人),加上還要抽籤?!我應該有很多機會可以練習英文,然後努力一點工作也可以存很多錢,留學夢應該可以順理成章實現吧?
所謂雙魚座的浪漫和幻想應該就是出現在這個時候吧,總之因為這樣我又帶著十萬元,離開台灣前往加拿大來追求自己所謂的"留學夢"。
2、澳洲打工渡假篇:從體驗到學會獨立
生存第一課:先想辦法賺錢

英文爆爛,也可以在澳洲生存
距離我去打工度假已經是好幾十年前的事情(遠望),但除了資訊取得來源不同外,大部分的工作模式還是差不多的,還是以"勞力"產業為主,現在除了大家熟悉的農場、工廠外,還多了一些技術性質的像是按摩師等等。
至於我當時沒有甚麼特殊技能,路線選擇跟一般人一樣"農場"勞力活作為我的開場,印象很深刻,到澳洲的第一站是墨爾本,剛去的第一個禮拜辦完了銀行、買完電話後就不知道要做甚麼了?因為英文很差,跑最勤的是圖書館,每天都在布告欄或是報紙(那時網路還不像現在發達)看有甚麼工作機會,大家說的掃街投履歷沒做過,光是想像要拿著履歷走進店裏面我就害怕,最後的最後還是透過當時的房東去了華人教會,然後認識了一樣打工度假的朋友,接著在幾個禮拜內找到墨爾本郊區的一份農場工作,生活才慢慢穩定下來。
生存第二課:農場、包裝廠新體驗

最快樂的農夫體驗時光
第一次去農場到的地方是在離墨爾本坐火車要4小時的小鎮Nyah,那邊有很多的包裝廠、農場等工作,當時每天上班就跟玩樂一樣,一早7:00-8:00上工,有時收成不好中午前回來,有時忙的要死回到住宿地已經要晚餐了,接著就跟朋友一起煮晚餐、然後跟外國人一起喝酒,算是非常歡樂又有趣的一段時光,也是第一次跟英國人、日本人、印度人、香港人一起生活、一起玩樂一起吵架XD

分離是常態、要用對的心態面對
至於農場生活唯一一個要克服的點大概就是:三不五時都在送行,因為那時會去農場的幾乎都是背包客,有人只想體驗;有人賺到錢就想去旅行或移動到下個城市,所以雖然很開心,但也幾乎每幾天就上演餞行的戲碼,畢竟一分開會不會再見面都很難說了,那段時間裡真是既快樂又痛苦😭
生存第三課:必備技能”廚藝”

英文其次、廚藝技能最重要
在國外生活會煮飯的人有著極大的光環,至於不會煮飯的(EX:我),就苦命的多出一點錢或者是主動負責善後的清洗工作,除了工作外,那時花最多的時間就是在煮飯和吃飯上,也蠻常【已食會友】,而且背包客幾乎都身懷絕技:肉圓、蚵仔煎、蔥油餅等都會做,真的非常厲害。
食物的分享也很有趣,印象中有一次很深刻,有台灣人煮了綠豆湯要分給大家喝,當時我們很自然的分給我們一起住的英國室友Mega品嘗,沒想到喝了一口後Megan直接吐出來,用英文狂念說這好難喝,綠豆不應該是甜的,讓我們超級詫異,也是第一次發現綠豆湯居然也會有沒有市場的一天!!

生存第四課:澳洲教會我的事
1、想要比需要的多太多
在澳洲的那一年沒有像別人賺的那麼多,也沒有特別要存錢,當時太年輕去了只想體驗人生,導致兩手空空的回台灣,所以要問實際的收穫?好像回答不出來,唯一的體驗是「活下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但要活的好卻是難事」。
然後回顧一整年後發現,原來29吋的行李箱裝滿可以活一整年,東西沒有多也沒有少,再加上常常移動,所以東西只能少不能多,連唯一買的蜂蜜伴手禮也因為沒有託運而被澳洲海關沒收QQ,直到那時才發現:若只是要生活,那麼很多東西都只是慾望(想要)而非(需要)。
因此一年前29吋的行李箱、一年後回去還是29吋的行李箱,生活很簡單但也很自由,回去後老爸老媽也只說了一句:有平安回來就好,以前不是很懂,但好幾十年過去在回想當時的爸媽一定充滿擔心,但又想支持我做想做的事情,即便那件事情沒有任何所謂的成就也沒關係。
所以說真的學會了甚麼?以前的我回答不出來,十幾年後的現在我想可以回答了:體認到當時爸媽對我的寬容及包容&快樂跟你擁有的多寡真的完全沒有相關。
2、別太相信人
這輩子做過最瘋狂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在澳洲發生,那就是:送車給朋友,當時因為簽證到期要返回台灣,加上一路上受到很多背包客的幫助,自然而然就想留點甚麼讓善意延續,於是,某個瞬間就有個很美好的念頭閃過腦中:不如就把在澳洲買的車送給需要的人吧!然後希望可以一位傳一位,直到車子的生命終結。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真的立刻付諸行動,把在澳洲買的車送給一位泡菜先生(暱稱),他收到的當下也是很驚訝又感動,也連連承諾我們說一定會把我們的善意延續下去,但沒想到在我們回台灣的沒幾個月,通過其他朋友得知那台車被他轉手賣掉了!??重點是他還抱怨因為當初車主的名字沒轉讓的關係害他花了很多時間才處理好。
接著更神奇的事情發生,某一次在台北的街頭看到疑似泡菜先生的人的身影,對方也有認出我們來,但是認出的當下他不是來跟我們解釋事情的經過而是用百米快的速度奔跑跑走,只能說透過這件事情可以知道,人心難測,但事實是:賣掉車子也不會讓你致富阿!!!!
3、加拿大打工渡假篇:從迷惘到確立方向

找方向第一課:先賺錢再說
年近30又投身去打工!?
20幾歲時總幻想30歲的自己是一個事業有成的成功女士,在一間氣派的大公司裡坐在專屬自己的辦公位子、簡報著大案子,沒想到事實是30歲的我還是一無所有,那時去加拿大的十萬台幣還是東湊西湊湊出來的,就是這麼的沒路用(攤)。
但也是因為那時的沒用讓我想在加拿大去尋找改變的方向,當然我還是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但至少這時跟澳洲相比我有個很明確的目標:存錢練英文,在澳洲那一年英文沒進步多少,但是認識不少英文很好的朋友,而這次要去加拿大前給自己打了強心針,一定要有計畫和目標,所以在出發前就很積極的上網面試找工作,很幸運的在還沒抵達加拿大就錄取了一間飯店的HOUSEKEEPR,所以沒有初抵達城市的慌張和不確定感,這次反而是很按部就班的辦完所有文件然後立即飛到飯店直接上工。
找方向第二課:teamwork好重要
打掃也是一門專業、一開始的我連鋪床都不會
打掃房間而已,這會有多難?這是剛接觸housekeeping這份工作的想法,沒想到去上班的第一個禮拜,被菲律賓manager電的自我懷疑、甚至還跟大家說就讓yuna一個人做、不能去幫忙她。
一間房間資深的員工大概1個多小時可以整理好,新進員工大概1.5個小時,就只有我,一個人做了快3小時還做不完,supervisior不氣炸才怪,現在想想我自己都想把我自己開除哈哈,但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群很好的夥伴,所有的菲律賓人那時下班後還到員工宿舍來幫我打氣,甚至告訴我要怎麼做才會又快又好,大家自願加班圍繞著教我如何"鋪床",住在一起的台灣室友也是,爭先恐後分享著訣竅,好讓我慢慢上手。
也因為那陣子的密集訓練,一直到現在我鋪床的技巧完全沒有生疏,還可以隨時隨地就復刻出跟五星飯店同等視覺的床,也算是沒有白費那時候的訓練。

找方向第三課:繼續賺錢再談未來
一周只休一天、一年"存"了破百萬
現在往回看,在加拿大跟在澳洲好像兩個截然不同的靈魂,除了共用一樣的軀殼外?在加拿大還沒找到目標前,動力大概就是拼命賺錢、努力賺錢,從拿到工作簽證的一個禮拜後直接毫無休假到簽證結束,中間沒有任何休息,反而還利用時間去第二間飯店做了第二份工作,當時的澳洲室友看到假日又去工作都直搖頭:you’re fucking crazy. 現在想起來真的挺瘋狂的!
會這麼努力工作的原因是希望留在加拿大念書,以求翻轉改變人生,但其實連念甚麼要去哪間學校都通通沒概念,也因此改掉在澳洲愛玩的個性、每一筆錢都審慎花費,只花該花的,但唯一不變的還是一樣買了一台車,只是這次車子沒有再送人,努力工作的結果就是一整年"存"了驚人百萬台幣(以上)!!這大概也是自己始料未及的事情。
找方向第四課:錢還是不夠?下一步是什麼?
念書負擔不起、改去語言學校體驗人生
打工渡假正式結束時,也有評估了留學所需要的費用,不算還好一算不得了,一整年存的錢根本不夠繳學費,所以留學這條路是行不通的,當然也評估了社區大學,最終還是因為卡在費用問題,也告吹,既然目標要去學英文,最後選擇了語言學校,體驗了半年,但英文也是沒想像中的突飛猛進,但總覺得好像有進步那麼一點點?

找方向第五課:加拿大教會我的事
尊重每個工作
因為待過最基層的清潔人員,真的體認到每個工作的不容易和專業性,也知道所謂的認真工作:是不論待在哪個職位、位於哪個地位,是用心處理每一個細節、認真對待每一個項目,像在做housekpper時,不論是做check out房還是stay,幾乎所有supervisor對於我打掃過的房間都很稱讚、不用再二度檢查,細小到連水漬、檯燈上的灰塵等都清潔得很徹底。
但有個後遺症就是:現在只要出國去,一進入飯店就會立刻知道這個房間打掃的有沒有乾淨、整潔?是有認真還是隨便掃一掃?掃一眼真的就可知道,雖然當housekeeper的經驗不長,但每一分鐘都是很認真在上班,也不會因為是短期工作就隨便。
4、打工渡假的轉折點?對人生的影響?

兩段旅程、更了解自己
網路上很多人說,打工度假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方向。但老實說,我去了兩次,卻一直覺得,對我來說,那比較像是一段「體驗」,而不是什麼人生轉捩點。
當時從加拿大回來還覺得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廢?想念書念不成勉勉強強花錢去了語言學校,說存到很多錢但有些朋友已經年薪2-3百萬左右,那時的我,不禁開始懷疑自己:「這趟打工度假,到底為了什麼?」
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後,我才慢慢理解,那段旅程的意義其實就藏在「體驗」這兩個字裡,不是為了讓我成為更成功的人,而是讓我成為一個更了解自己的人。

人生只有一次、試過總比錯過好
也是因為"體驗"讓我認知到,我在做的其實就是一個我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體驗,我不一定需要透過打工度假改變什麼,反而應該是透過這打工渡假的GAP YEAR,體驗許多人生的第一次:採水果、住車屋、睡機場、睡火車站、房務人員、車子送人等等,這些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生命中的某個養分。
講起來有去跟沒去好像差不多?有時候總覺得打工渡假離我好久好久,但每當看到當時的照片,很神奇的,回憶就會帶你穿越回去當下的那個時候,開心、難過、快樂、傷心各種情緒都會不自覺浮上來,當然也有懊悔,常常會想:當初如果怎樣怎樣、我現在可能就變成怎樣怎樣了?(笑)
5、澳洲v.s加拿大哪個比較好?

想長時間留在國外選澳洲、想體驗美式生活選加拿大
如果只能二選一,我會選擇加拿大。
我喜歡那裡的風景,也喜歡那段在加拿大建立起來的生活節奏與心境。
但如果你想長時間待在國外,澳洲也許會是更適合的起點——除了年齡有限制,其他幾乎沒什麼門檻,還能延簽到三年(資訊更新至2025年),我遇過不少朋友,就是靠著打工度假一路走進了留在當地的可能。
如果你此刻的你,正像當時的我一樣——迷惘、想轉換人生跑道,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那我想告訴你:打工度假不保證一定會讓你的人生煥然一新,但它至少會給你一個機會,一個可以重新選擇的空間。
你得抱著一種「也許什麼都不會改變,也許什麼都會不同」的心情出發,但只要踏出去,就已經比原地踏步多了一個選項,即使那個改變很微小,也總比沒改變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