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過後回到台灣的某一天,心血來潮問了房東太太:「老母,你覺得北京好玩嘛?還會不會想再去?有沒有甚麼特別想法?」接著期待房東太太開始發表長篇大論對於北京哪裡好、哪裡不好的看法,也開好錄音鍵,說甚麼也要紀錄一下房東太太在北京第一次自由行激動、熱血的感覺。
「阿甚麼想法?沒有耶,就差不多這樣,跟20-30多年前比進步非常多了啦!」正打算要聽故事的我,沒想到房東太太一句話就說盡了她對北京的看法,「還有長城很壯觀、沒想到我有生之年可以攀爬在長城上面」後面又再補了第二句,然後就沒了!??沒有任何看法了?但真的很想把房東太太去北京的第一次比較印象深刻的地方好好記錄下來,於是在仔細詢問下得到了以下幾個結論。
1、停車是個謎、亂中有序是關鍵

除了大馬路、到處都是停車場
這種情況我們在北京市中心(二、三環)幾乎沒看過,但在飯店周邊(靠近四環)卻相當常見,因此路上常呈現出一種「馬路就是我家停車場,想怎麼停就怎麼停」的狀態。
例如:有人直接在轉彎處停車,車輛停放方向也毫無一致性(同一排車竟然有兩台車頭相對、像在打招呼),而飯店停車場更是完全不按格子停,有空位就停,所以整個停車場看起來像是一個大型交通堵塞現場。車子雖然進得來,但不一定出得去,甚至有可能根本動彈不得。
2、人民很善良
撇開政治因素不談,一般人民真的非常善良。在北京這段時間,我們遇到許多熱心幫助我們的人,例如協助我們購票、搭地鐵時主動讓座給房東太太(而且不只一次),甚至在最後一天前往機場時,櫃台小姐除了熱心地幫忙叫車外,還願意相信我們,主動為我們代墊車資。我們想多給她一些現金表示感謝,她卻堅持拒絕,直說這樣不好。
每一件事都讓房東太太驚訝地表示,跟疫情前來中國的感覺截然不同,也感受到人民的素質真的隨著時間逐漸提升了。
3、食物偏鹹、偏重口味

食物都會加味精
這點其實我自己覺得還好,但因為房東太太煮飯有時候很常忘記放鹽巴,導致在喝湯的時候常常都覺得沒味道、不然就是口味非常清淡(大概接近水煮的程度),所以用這個標準來看外面的食物當然口味都偏重!!不過北京的飲食跟台灣已經非常接近,至少房東太太每餐都可以吃到想吃的食物、不會像在美國一樣不知道要吃甚麼,有一點比較特別:中國食物都會加味精,所以吃完後很容易口乾舌燥。
4、長城跟想像的一樣壯觀

房東太太的最愛:慕田峪長城
長城果然是房東太太的最愛,自從從北京回來後,她就常常念著:「沒想到我七十幾歲了,居然真的爬上長城耶!」語氣裡全是驚喜與成就感。
問她對長城的感想,她眼睛還是會發光,非常開心地說著:「真的不知道那時候是怎麼蓋出來的,太壯觀、太偉大了啦!」每一個詞都充滿驚艷,讓我想到跟房東太太一起走在長城的那個當下,其實真的很開心能帶房東太太出來走走,一起完成夢想清單。
5、整體評論

雖然房東太太對北京的評論只有短短兩句、也說不上什麼特別的想法,但我知道她這趟其實玩得非常開心,每天行程結束後,也總是一覺到天亮、睡得特別好,臉上也每每都帶著笑容。
能在父母年紀漸長的時候,有機會牽著他們的手一起走出家門、一起看看世界,真的覺得是一種幸福,小時候,是他們牽著我們的手去旅行;長大後,換我們帶領他們出發。如果可以,之後也希望能再帶他們去不同的地方,看不一樣的人文風情,不為了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想陪他們用另一種方式,慢慢走完人生這段美好的旅程。
畢竟,父母花了半生的時間陪我們長大,我們也總該花點時間,陪伴他們慢慢變老。